坚守 商业正道
坚守 商业正道

坚守 商业正道

“她那时候还太年轻,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,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。”

茨威格 《断头王后》

商业,是有正道的。

让价格比成本更多

什么是商业的正道?

我们说,商业的本质是交易,一边是用户,一边是产品或者服务。而货币,是交易的媒介。

你选择进入商业世界,其实就是选择了用你的产品或者服务,去和用户口袋里的货币做交换。说得更直白一点,就是赚取利润。

但是,这中间就涉及到一个潜在的问题:用户为什么要和你做这场交换,而不是和别人?

一定是因为和你做交换,能换到更多的东西。

什么叫“更多”?

请牢记一条不等式:让价格比成本更多,让价值比价格更多。

价格>成本,是你获益。价值>价格,是消费者获益。

这就是商业的正道。

但,怎么来走这条正道?

也写在不等式里了:把成本变低。把价值变高。从而把价格变低,让消费者获益。

我们一个一个来说。

怎么把成本变低?

一位来自日本的创业者,他和他的设计师朋友们,创立了一家公司,生产家居用品,和服装产品。

他们还给自己公司的产品,设计了一条看似有些“无赖”的宣传标语:无理由的便宜。

用低30%的价格,提供和百货商店同样品质的商品。

可是,品质一样,怎么能做到把价格变低呢?

把价格变低,当然是有理由的。

第一,用低成本、可回收的材料。

第二,把产品的包装,尽可能地做到简约、简单、简洁。

第三,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。

把成本变低,然后拉着价格一起跳水。

这位创业者,叫堤清二。他的这家公司,起了一个更“无赖”的名字,叫“没有品牌的商品”。也就是,无印良品。

第二位,同样来自日本。

1998年,他拍了一条广告。

这条广告的内容,大概是这样的:一位推销员,拿着一件衣服,走在大街上,随机地挑选路人提问。“你觉得,这件衣服值多少钱?”

有的路人说,值40块钱。

也有人说,值50块钱。

这位推销员说,只需要15块钱。

为什么这么便宜?很多人惊了,当场想买。

当然也是有理由的。

第一,注重面料研发,比如低价高质的摇粒绒。

第二,常年保持1000款面市产品,其中70%是基础款,以此来触发规模效应。

第三,把衣服放在大仓库里卖,让用户自由挑选。

这位创业者,叫柳井正,一度成为日本首富。

因为他的这家公司,正是在2000年日本经济危机中,还能一飞冲天的,优衣库。

通过降低品质,来降低成本,从而降低价格,不是真本事。

不降低品质,还能降低成本,带动价格降低,才是真本事。

让价值比价格更多

那,怎么把价值变高?

我先卖个关子。

请问,此时此刻,你有给你的手机,装上手机壳吗?

如果有,请问,这个手机壳,是你花了多少钱买来的?

在我的印象里,手机壳,其实一直是作为一种保护手机的配件而存在的。

街边地摊上,十块钱就能买一个。再贵一些,上电商平台,三四十块钱也足够了。还附赠一张手机贴膜。

可是你知道吗,今天的手机壳市场,已经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了。

怎么做到的?

首先,是超高的用户黏性。

你还记得,手机壳,是怎么普及起来的吗?是跟着以热敏触屏为主的智能手机,一块儿普及起来的。为什么?

因为不耐摔呀。

早些年,网络上还有一个段子。说只要装上了手机壳,手机一次也没摔过。但凡是卸下了手机壳,不出48小时,必摔。当然,在无数次摔手机的我眼中,今天的手机,好像是要比几年前耐摔一些了。

但是,对很多用户来说,给手机装上一个手机壳,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。

为什么?

因为情绪价值。

据说,手机壳已经成为了女孩子们在口红、项链之外的“第三配件”。

她们会根据自己每天心情的不同,来调整穿搭、配饰,以及手机壳。

甚至,有千万数量级的用户,为了满足这种情绪价值,每年要购置超过12款手机壳。

于是,你会发现,今天的手机壳,好像和我们印象中的有一些不一样了。

比如,专注于手机壳材料研发的PITAKA,曾经售卖过一款混入了碳纤维材料的手机壳。

你猜猜,这款手机壳的售价是多少?699。而且是一抢而空。

比如,专注于手机壳视觉设计的CASETiFY,曾经售卖过一款IP联名的手机壳。

售价399。甚至还因为货量太少,后期在二级市场上,被炒卖到了上千元的价格。

再比如,前段时间,我还在义乌见到了一位主营定制手机壳的创业者。

他就坐在自己义乌的小店里,身边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手机壳定制零件。

然后,通过TikTok在海外观众面前直播。

观众一边发留言,他就一边做。喜欢哪些小零件,想要把手机壳定制成什么样子,他就现场做给观众看。生意特别好。

他的一个定制手机壳,能卖到45美元。

那,成本呢?连同运费,大概是10美元。

你看,其实人们不是不愿意花钱了。人们只是不愿意为不值得的东西花钱了。

而真正的极致体验,真正的极致价值,永远都是有市场的。

即使它很贵。

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也;有术无道,止于术

把价格变低,让消费者获益。这是商业的“正道”。

把成本变低,把价值变高。这是商业的“战术”。

把成本变低。把价值变高。从而把价格变低,让消费者获益。这是“以道驭术”。

但是但是,你知道,一定会有人问:那有没有什么“术”,可以让我在不把成本变低,也不把价值变高的情况下,也能赚取巨额的利润?

坦白说,一定是有的。

比如,话术。

我猜,你大概也有过这样的经历。在理发店,在美容院,在健身房。

在你享受产品和服务,细细思考“这家店的装修好精致啊,设备设施都很专业,产品和服务也很不错。我大概一个月理一次发,我从家走到这里需要十五分钟,我每次理发要花……”的时候,销售人员突然端来一杯水,对你说。

“帅哥/美女,您觉得今天的服务怎么样?您就住在这附近吗?您看,您到我们店来也很方便,刚好,我们最近正在办活动……您要不要考虑办张卡,很划算的!

这就是话术。

比如,骗术。

假设,你花了1万块钱,在理发店办了一张充值卡。

可是,你大半个月才来一次,消费起来太慢了。怎么办?

“加速消费”。

比如,恶意涨价。

“100块?那是您办卡时的价格。现在,由于俄乌冲突、火山爆发,这个项目的价格,已经涨到1000块钱一次了。不过您放心,您卡里的钱,还是您的,肯定是能用的。”

比如,霸王条款。

“什么,您想退卡?当然没问题。只不过,咱们店里有规定,退卡的话,就相当于是放弃了会员权益,您以前做过的项目,我们是要按照原价收费的。我算算,您只需要倒贴我2000元,就可以成功退卡了。”

甚至,拿着这1万块钱去做投资。

万一我成功了,本金还你,你分不到一丁点好处。

万一我失败了,关店跑路,你血本无归。

这就是骗术。

再比如,邪术。

沉迷投流,就是一种邪术。

怎么投?研究长效ROI(30天内投放回报)、短效ROI(7天内投放回报)、CPM(千次展示成本)、CPC(每次点击成本)、CPS(每次销售成本),等等等等。

最终,流量的成本,就会在专业投手的博弈中,不断涨价,不断涨价,直到和其它触点的获客成本一致。

也就是,流量红利消失。

然后,精于流量运营的企业们突然意识到,天下原来没有好做的生意。

投流,不赚钱。不投流,没生意。很痛苦。

他们突然意识到,他们以前挣到的钱,其实都是红利。

他们训练的一身肌肉,都是为了跑得很快,抢到更多稍纵即逝的流量价差。

而一旦跑不动了,消费者居然并没有发现他们的消失。

这个世界,没有任何变化。

更恐怖的是,越是懂得寻找关键词的卖家,就越喜欢经营流量,就越会因为经营流量而获益,就越因为获益而沉迷。

因为流量来得快,街铺也不开了,公司全都搬进了写字楼。

过去还至少拥有这条街上的流量,现在把流量主权全部交给了互联网,交给流量商。

可一旦有一天投不起钱,流量就断了。

这些人从买流量的第一天起,就拷上了流量的枷锁,无法挣脱。

最终,被流量吞噬。

这就是邪术。

话术、骗术、邪术。一定有。一定还有很多。一定还能找到。

可是,你发现没有,当你坚持“道”的时候,你总是能找到一个“术”的。

有的酒店,没有华丽的大堂,没有精致的餐厅,甚至连前台都没有。

但是他们保证了每一个房间、每一张床的舒适性。

他们可能永远也评不上星级酒店(星级酒店的评选有设施要求),但顾客可以用更低的价格,住上更舒适的房间。

有的健身房,没有高度细分的器械,也没有高度专业的设备。

但是他们会让每一位专业的教练,同时给几十位顾客上课。

他们可能永远也得不到健美人士的青睐,但顾客可以用更低的价格,体验更专业的指导。

有的理发店,没有名校毕业的造型师,没有专业进口的设备,也没有点满了按摩、美容、推拿的技能树。

但是他们能够满足用户最基本的,把头发变短一点就行的需求。

他们可能永远也感受不到理财的快乐,但顾客可以用更低的价格,买到超高的性价比。

再不济再不济,把饭菜做得更好吃一点,服务再周到一点,微笑再多一点。

一定有办法。一定还有很多。一定还能找到。

而当你只有“术”的时候,你是经不起来自“过时”的考验的。

疾风骤雨见多了,会瞧不上细水长流的。

这便是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。

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也,有术无道,止于术。

创业,就像爬山。

上山的路,星罗棋布。

有一些路,蜿蜒崎岖。有一些路,荆棘丛生。

也有一些路,看上去,一马平川。

它也一定能载着我,通往某一个山头。

也许到那个时候,我会后悔曾经的选择,会可惜自己总是钻研于术,会遥望着站在主峰上的那些人,会感叹一声:所有看起来难的事情都会变得越来越容易,所有看起来容易的事情都会变得越来越简单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